在此先預祝大家情人節快樂~

放上了非常好聽的一首韓文歌

 

비터스윗 (Bitter Sweet)   -情人節

在開心的同時,不妨了解一下情人節的由來吧!

 


關於情人節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,一是為愛見證的華倫泰神父,二是源自古羅馬的牧羊節。

 

聖華倫泰節

情人節又名聖華倫泰節(St. Valentine's Day),在每年的2月14日,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。男女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、賀卡和花,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。

公元第三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,在羅馬下令廢除所有的婚姻承諾,乃因他認為單身男子無所牽掛,比有家室的人更能做一個好軍人,因而拆散不少年輕情侶,當時一位神父華倫泰(Sanctus Valentinus)認為這禁止無理,在暗中為新人舉行婚禮,事情被揭穿後,華倫泰神父被鞭打,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送上絞架處死。

14世紀以後,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。現在,中文譯為「情人節」的這個日子,在西方國家裡就被稱為Valentine's Day,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殉道的神父。


來自古羅馬的牧羊節

在天主教正式把2月14日訂為St. Valentine’s Day以前,古羅馬在2月15日就有一個節慶,祭祀異教神Lupercus(盧波庫斯,掌管牧羊人和羊群保護)。這個古老節日開始時,祭司會聚集在一個神聖的山洞內(被認為是羅馬的奠基人Romulus和Remus嬰兒時待過的山洞,他們兒時由一隻母狼Lupa照料),祭司會先犧牲一隻羊,為了生殖;一隻狗,為了純潔。

在當日除了祭祀活動外,城中的年輕女孩子會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一個罐中,由單身男子抽取,然後他們就這樣配對成為情侶,大多會結婚。後來教宗Gelasius(格拉修一世)在公元496年,為了清除這異教節慶和這種「摸彩」式的戀愛配對,把2月14日訂為St. Valentine’s Day。教會一方面是要讓這個真正有愛的聖人取代異教神,另一方面也是要把異教節日變為基督教的日子。

 

情人節交換禮物的由來

情人節一直到中世紀,又慢慢被英國和法國人視為情人的特別日子,因為在二月差不多到一半的時間,小鳥會開始成雙成對,故此情人們也乾脆在2月14日這天交換禮物、寫情書,甚至到十四、五世紀的英法文學,都常提到這節日和其典故。就這樣,St. Valentine’s Day慢慢地變成情人傳情達意的日子,甚至是兩性社交聚會和舞會的日子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wbow7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